|
|
1 不是squid,是varnish(内存缓存动态内容)+nginx(硬盘缓存静态内容+反向代理)
2 针对国内———更进一步说是主机在美国,客户在中国的用户。对于国外用户一般不通过cdn,解析到客户的源ip,或者美国的备用节点(Twtelecom 时代华纳)
3 just-ping.com的测试的意义不大,因为本来就不是全球CDN—————以后最多会增加一个欧洲的节点。
4 有亚太节点:新加坡 amazon ec2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亚马逊的快————有一段时间尚可,但自从ping值上升到和美国持平后,就变成鸡肋了。建议没有真正使用过或只是曾经使用过的朋友谨慎推荐。现在这个节点仍然保留在我们的CDN网络中(预计很快会彻底舍弃),是因为其他原因,绝对不是它“快”。
5 有国内节点:台湾Hinet中华电信(对于台湾属于国内,大家应该没有异议)
6 曾经有一个不怎么稳定的香港节点,正在寻找替代者————能保证2m带宽的pccw或者其他什么。香港只有小水管,但仍然是境外最快的。
7 终端客户到CDN节点的ping只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CDN节点还要和网站的源IP通信,后者同样关键。也是这个原因我们倾向于接受熟悉我们,使用我们主机的老用户垂询,因为已有的CDN部署中和后端源服务器的连接较佳。
8 自从blog.yculer.com开通后,clients.yculer.com 的官方公告很久没有更新了,渐渐变成宕机公告,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可更新的,最近都没有什么严重的宕机事故。
9 www.76.gd是最近单买我们CDN的一位用户,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,不过我个人看不出短网址程序有使用CDN的必要。访问越繁忙,静态文件越多的网站使用CDN的效果越明显。我们已经根据14天内的全额退款承诺退还费用于该用户。
10 目前的价格是优惠价,不具有可持续性。Yculer的CDN上线至今一直是我们业务链条中的巨亏(也是唯一的亏损业务),如果不是有些老客户购买和不断续费,也许我们真的会认真考虑关闭战略————然而有一些其他原因促使我们继续和扩大投资,包括一部分对速度要求苛刻的主机用户,以及个别我们长期赞助的客户的诉求。在整个CDN网络设计思路中,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扩展准备。
11 个人观点,CDN和自架CDN是唯一规避美国主机抽风的方法。借助分布式网络可以降低整体抽风的风险,当某条线路出现故障时,至少你可以很快很方便地用其他线路代替,不需要为转移数据整天搬东搬西。
12 Yculer 不会也无意于向客户销售vps
13 不会透露CDN的具体技术细节
14 本人不是Yculer的老板,但全权负责技术事宜。有关于大型网站的服务器设置层面的咨询可参考本人签名。
15 静态文件的CDN推荐google storage,足够绝大多数中小网站主免费使用了。 |
|